首页

亚洲sm综合论坛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8 17:04:03 作者: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成功下水 浏览量:24151

  中新网珠海5月27日电 (记者 邓媛雯)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投资2.6亿元建造的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27日在广东江门正式下水。“湾区伶仃”号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深远海养殖迈向“科技牧海”新纪元,将为珠海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27日在广东江门航通船厂顺利下水。梁冠贤 摄

  据了解,“湾区伶仃”号是世界首例、中国首艘符合船级社规范设计的可自航移动养殖平台,也是国内首创的集智能养殖、节能环保、渔旅融合于一体的超级养殖平台。

  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苏庆龙介绍,“湾区伶仃”号总长155.8米,设有12个独立养殖舱,养殖水体约8万立方米,年产能可达3000至5000吨,相当于陆地5000亩鱼塘的产量,是当之无愧的“养殖航母”“深海粮仓”。

  同时,“湾区伶仃”号应用了独创的全球首个船型首尾与柱稳式框架钢结构船身融合构型、水体自然交换技术,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渔获品质。工船具备自主航行能力,能够选择最佳养殖区域并躲避台风等自然灾害。

  据介绍,“湾区伶仃号”预计今年8月在珠海万山海域投产,未来将专注于养殖金鲳鱼、章红鱼、红瓜子斑鱼等高品质海产。

  苏庆龙表示,“湾区伶仃”号自2022年11月立项以来,先后克服了作为创新型项目在立项审批、设计论证、建造审核、登记注册等各环节遇到的挑战,成功让“全球首创珠海造”从蓝图变为现实。

  下一步,珠海海洋集团将坚持高标准冲刺工船剩余舾装任务,力争工船实现8月交付运营,深入探索和践行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新路径,助力珠海“百千万工程”,为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珠海方案”。(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主创汇聚国图讲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的传统文化之美

春耕农事忙,为确保春耕工作顺利开展,不误农时,3月以来,二二五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农机检修、维护工作,对接合作社和农资店,确保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农资物品的供应。

中新健康丨最新健康研究:2050年预计全球有2.46亿老年人口面临高温环境风险

新京报:你还提到,这条新路线可以让载有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车队避开拥堵的道路,避免不安全问题。鉴于运输救援物资的车队曾遭到袭击,这一新路线如何达到这一目标?

财政部:筑牢兜实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

盘锦市某稻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况冲称:“通过自主研发,将稻壳作为原料进行充分燃烧,为厂区提供配套的蒸汽,并实现余量上网。企业群全年可以自产蒸汽18万吨,年加工产出的发电量是1200万千瓦时。”

山西系列文化活动走进新疆:两地共绘同心圆

这两天,一段网络短视频引起广泛关注:火车卧铺车厢里,一阿姨对着在下铺挂帘子的年轻人进行拍摄,并称不让一位70岁的老人坐下,呼吁网友“评评理”。视频中,两个相对的下铺都挂上了帘子。面对指责,帘子背后的年轻人没有理会和搭腔。

重庆高温持续 市民防空洞避暑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